古人的字取法多种多样,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取字方式:
以事物特征为本
例如,以树木为本取“木”字,以山石为本取“山”字等。
以典故为本
借用古籍中的典故来取字,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寄托希望。
以字形为本
分析字的结构和形态,如形状曲折优美的字。
以音为本
利用字的音质来取字,传达音韵之美。
扣合式
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
并列式
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
注释式
名与字有互相注释的作用,使道理讲得透切。
同用式
名与字用相同的字表示。
相对式
名与字对立相匹,对照强烈。
推导式
以其名而推其字,反之亦然。
呼应式
名与字互相呼应,揭示出意义。
仿照式
名字仿效前人,互为使用。
古人的字通常由父亲或尊长取定,作为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并且与名形成表里关系。取字的方式和原则在古代文献中有所记载,例如《左传·桓公六年》提到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取字时,古人还会考虑名字的含义和与姓氏的关联,使得名字和字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