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通常通过以下方式看病:
称呼医生
大夫:始于宋代,北方习惯称医生为大夫。
郎中: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始于宋代。
坐堂医:在中药店中为患者诊脉看病的中医大夫。
医师:古代为掌医事的官员。
看病过程
古代医生采用“望闻切问”四诊法进行诊断,即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闻其声音、体味,询问症状,以及通过脉诊等方式了解病情。
医生诊断后,会开具药方,病人需持药方到药店抓药。
其他注意事项
古代没有挂号制度,病人直接找医生看病。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的医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选择医生时需要谨慎,以免遇到不靠谱的江湖郎中。
此外,医生的诊费通常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