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别人的称呼通常分为敬称和谦称,具体如下:
敬称
对对方:
陛下:对皇帝或王者的尊称。
足下:对尊贵或重要人物的尊称。
字、号:尊贵或知名人士通常有字或号,如“五柳先生”。
籍贯、官职:用以指代尊贵或重要人物。
对方家人:
令尊、令堂: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正、令爱、令郎:对对方妻子、女儿、儿子的尊称。
谦称
自己:
孤、寡人:君主的谦称。
卑职、鄙人:一般人的谦称。
仆、愚、窃:更谦卑的自称。
自己家人:
家严、家父:对父亲的谦称。
家慈、家母:对母亲的谦称。
舍弟、拙荆、犬子、小女:对弟弟、妻子、儿子、女儿的谦称。
对别人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家严、家父(父亲);家慈、家母(母亲)。
对别人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舍弟、舍妹、舍亲(亲戚)。
直呼姓名:通常不礼貌,除非是好朋友之间或非正式场合。
称呼表字:平辈之间或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可以称表字,以表尊敬。
称号:个人志向或情感的表达,如“青莲居士”。
称呼籍贯:用以指代一些名人,如“孟襄阳”。
这些称呼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使用不同的称呼,以示尊重和区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