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分不同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
霾是由大量极细微的颗粒物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这些颗粒物可能包括灰尘、硫酸、硝酸等化合物。
相对湿度不同
雾的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大,一般在90%以上。
霾形成时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80%以下。
颜色不同
雾通常呈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
霾的颜色多为黄色、橙灰色。
能见度不同
雾导致能见度降低,通常在1公里以内。
霾也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但通常在1公里以上但小于10公里。
厚度不同
雾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二百米。
霾的厚度可以达到1千米到3千米。
维持时间不同
雾由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沉向地面,或大气温度升高导致水滴蒸发,因此持续时间较短。
霾中的颗粒物一般不分解、不沉降,消解速度慢,因此可以持续较长时间。
形成条件不同
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含量达到饱和,并且有一定量的凝结核存在。
霾的形成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空气污染有关,尤其是悬浮颗粒物(如PM2.5)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当空气相对湿度介于80%到90%之间时,可能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倾向于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