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场地选择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通风良好的沙质土地带。
场地应远离城区、交通方便,并设置围栏和运动场、休息场。
场地应设置铁丝网,高度至少2米,并划分入睡区、运动区、休息室等。
2. 饲养环境
圈舍建设:雏鸵鸟舍应有自然通风、提温设备,成鸟圈栏高2米,面积500-800平方米左右。
遮阴棚:每个栏应设置约20平方米的遮阴棚,在棚下喂饲料以防日晒雨淋。
饲料盘、水盆等使用软质的容器,避免使用易伤鸵鸟脚的水泥槽。
3. 饲料管理
饲料种类:主要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粗饲料如玉米秸秆、稻草、紫花苜蓿;精饲料如玉米、豆粕、豆饼、大豆粉、预混料等。
饲料配比:根据鸵鸟的生长阶段和实际情况,合理搭配饲料比例。
产蛋期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以18%为宜,代谢能10.5兆焦/千克,特别要注意种鸟对钙的摄入。
4. 健康管理
定期进行体检,观察鸵鸟的健康状况,及时治疗疾病。
定期除虫和免疫接种,保持鸵鸟健康。
5. 繁殖管理
繁殖季节:春季和夏季,确保鸵鸟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水。
分群饲养:雌鸵鸟在24—30月龄达到性成熟,雄鸵鸟在36月龄达到性成熟。
产蛋期管理:提供足够的活动范围,注意运动场卫生,适时强制休产。
6. 清洁卫生
保证清洁充足的饮水,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每周用高锰酸钾水消毒一次。
饲养场地应定期消毒,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应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要避免对流。
7. 运动管理
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每只成年鸵鸟至少需要20-25平方米的空间。
饲养群较大时,上午和下午各驱赶1—2小时运动。
8. 捕捉和运输
捕捉时要特别小心,避免鸵鸟受伤。
运输前减料停产,确保输卵管中无成熟的蛋,运输工具和笼具要消毒。
以上是鸵鸟养殖的基本要点,具体实施时还需根据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和鸵鸟的生长阶段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