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的划分通常基于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昼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以下是四季的划分方法:
天文划分法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一般在3月20日或21日。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一般在6月21日或22日。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相等,一般在9月22日或23日。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一般在12月21日或22日。
气候划分法
夏季:气温在22°C以上。
冬季:气温在10°C以下。
春季和秋季:气温在10°C到22°C之间。
传统节气法
立春:春季开始,一般在2月4日或5日。
立夏:夏季开始,一般在5月5日或6日。
立秋:秋季开始,一般在8月7日或8日。
立冬:冬季开始,一般在11月7日或8日。
民间习惯法
春季:3~5月。
夏季:6~8月。
秋季:9~11月。
冬季:12~2月。
不同地区可能因气候差异而有细微的划分不同。例如,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所以同一季节内温度差异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划分方法都是基于地球的自然现象,并不完全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因为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有一个约23°26′的夹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会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引起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