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当人们询问“哪里人”时,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籍贯,即户籍登记的地方,而不是出生地或居住地。籍贯与个人或家族的社会地位、权利和义务紧密相关,因为它决定了个人可以居住和工作的地区,以及他们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
例如,在明清时期,即使徽商在扬州等地已经生活了好几代,他们的籍贯仍然是徽州,并没有因为居住地的改变而改变。
此外,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询问某人籍贯的委婉说法,如“敢问尊姓大名?”、“请问阁下贵姓?”,以及“贵姓?”等。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献中对于籍贯的记载有时也会随着时间和政治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例如《史记》和《汉书》中对于个人籍贯的记载就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