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在这本书中,方程被用来描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通过特定的算法来解决这类问题。《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一词,由“方”和“程”两个字组成,“方”表示并列,“程”指的是用算筹表示竖式。
方程在中国古代数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例如,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介绍了方程组的解法,并创立了比“遍乘直除”更简便的“互乘相消”法。
方程的概念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等文明中也有其雏形,但直到《九章算术》的出现,方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才得到了系统化的阐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