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和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隔了一个由王莽篡夺的朝代——新朝。
西汉:
建立于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经过12位皇帝,享国210年。
初期制度上承袭秦制,后经历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孝宣之治等繁荣时期。
后期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导致社会动荡。
公元8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新朝:
公元9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
王莽试图通过托古改制解决社会问题,但改革失败,导致民不聊生。
公元23年,新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被杀。
东汉:
建立于公元25年,由汉世祖刘秀在河北起兵推翻王莽后建立。
定都洛阳,延续汉室国号,史称东汉。
经过14位皇帝,享国195年。
东汉初期国力恢复,社会稳定,但中后期出现外戚干政、黄巾之乱等问题。
公元220年,东汉末代皇帝禅让,三国时期开始。
尽管东汉和西汉在统治阶级、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属于同一个宗庙,即汉室,且刘秀自认为是汉室的后继者,因此,从广义上讲,它们都属于汉朝的延续。而为了区分这两个时期,后人根据都城的位置,将刘秀建立的汉朝称为“东汉”,而将之前的汉朝称为“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