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生前被封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也被称为陈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才华横溢却屡遭政治斗争的影响,最终抑郁而终。
早年生活
曹植出生于192年,自幼聪明过人,10岁能诗文,19岁时写的《铜雀赋》便名噪一时。
文学成就
他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在诗坛上成就颇高,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政治生涯
曹植曾因文采受到曹操的宠爱,一度被考虑立为太子,但因其性格放浪和政治上的幼稚,最终未能得宠。

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对曹植严加防范,并多次打压和限制。
晚年
曹植在政治上被边缘化,虽有王侯之名,却如同囚徒,郁郁寡欢,最终在抑郁中去世,享年41岁。
身后评价
曹植在文学上的造诣使他与曹操、曹丕一起被称为“三曹”,他在诗与散文方面的成就尤其卓越。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曾评价他:“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点八斗”。
曹植的一生反映了当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个人悲剧,他的文学成就和他的不幸遭遇一样,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