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选择
无污染:远离工厂、居民区等污染源。
空气流通:通风良好,有利于青蛙呼吸和繁殖。
水源充足:靠近水源,方便青蛙饮水和觅食。
土地选择:平坦土地或稻田,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泥土流失。
栖息地建设:建造水塘或水池,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养殖池建设
养殖池大小:根据养殖数量决定,建议200平方米左右。
池塘结构:高40~50厘米,中间有环沟,滩涂供青蛙上岸休息。
水质要求:溶解氧充足,pH值7~8,盐度不高于2。
环境设置
温度:适宜温度为20~30℃,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湿度:提供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带水的池塘和杂草丛生区域。

光照:避免阳光直射,提供弱光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
饲养管理
种蛙选择:选择健康、个体大的亲本,避免从发病池中选择。
孵化:孵化池应定期消毒,保持水质清洁,确保溶氧充足。
饲料投喂:蝌蚪期以红虫、水蚤为主食,幼蛙期可加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麦麸、鱼粉等。
水质管理:定期更换水质,保持清洁,防止有害物质的积累。
防疫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阳光照射:青蛙不喜欢强烈的阳光,应避免直射。
提供躲避处:青蛙需要藏身之所,如水草或洞穴。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检查青蛙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