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量的计算公式有以下几种:
Q = mcΔt
Q表示制冷量,单位为焦耳(J)或卡路里(Cal);
m表示被制冷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或克(g);
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
Δt表示温度变化。
制冷量 = 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收的热量 - 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释放的热量
制冷剂通过蒸发器吸收的热量 = 蒸发器入口制冷剂的焓值 - 出口制冷剂的焓值;
制冷剂通过冷凝器释放的热量 = 冷凝器入口制冷剂的焓值 - 出口制冷剂的焓值。
制冷量(W) = 1.2 x 冷凝器冷却水需求量(L/min) x (冷水出口温度 - 冷水进口温度) / 3.78
这个公式考虑了冷凝器冷却水需求量、冷水出口温度以及冷水进口温度。

Q = m * cp * ΔT
Q表示制冷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m表示机组的冷却剂流量;
cp表示冷却剂的比容;
ΔT表示机组的冷却剂的凝结温度与升温温度之差。
制冷量 = 冷冻水流量 * 4.187 * 温差 * 系数
冷冻水流量指机器的工作时所需冷水流量,单位需换算为升/秒;
温差指机器进出水之间的温差;
系数根据风冷式冷水机和水冷式冷水机分别取1.3和1.1。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例如,在空调系统中,通常使用公式Q = m * cp * ΔT来计算制冷量,其中m是冷却剂流量,cp是冷却剂的比容,ΔT是凝结温度与升温温度之差。在工业冷水机中,可能会使用公式Q = 1.2 x 冷凝器冷却水需求量 x (冷水出口温度 - 冷水进口温度) / 3.78,同时考虑冷冻水流量、温差和系数等因素。
